可疑的信息攻略
可疑的信息攻略
1、海外涉疫情诈骗词云图,注:合并了部分高频的同义词,图片来源:海外疫情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人民网讯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之际,不法分子乘虚而入、借“疫”行骗,手段套路不断升级,致使不少海外华人蒙受巨大损失。
2、海外抗疫,不仅要注重个人防护,也要严防涉疫诈骗,保护自身财产安全。6月29日,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李纲牵头建设的海外疫情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基于驻外使领馆发布的权威信息,发布海外“涉疫情诈骗”态势分析报告。报告分析了海外涉疫情诈骗的高发地区、常见类型、典型行为、常用渠道等,以期为海外华人防范涉疫骗局、识破涉疫骗术提供参考。美国、澳大利亚是海外涉疫情诈骗最频繁地区。
3、报告指出,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涉疫情诈骗事件呈高发态势,我国驻外使领馆和国外官方机构相继发布了一系列防范涉疫情诈骗的提醒。其中,美国、澳大利亚是被提及最为频繁的国家,跟随其后的依次是韩国和加拿大。
4、涉及日本、西班牙、新西兰等国的官方提醒也较为普遍。此外,进入3月份后,驻英国、德国、法国、巴西、新加坡、南非、希腊、柬埔寨、坦桑尼亚、波兰等国的使领馆也相继发布了防范涉疫情诈骗的提醒。
5、在上述国家的华人华侨,需要格外提高警惕。需高度警惕冒充官方机构类诈骗。海外涉疫情诈骗类型词云图。
可疑的信息攻略
1、图片来源:海外疫情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报告分析指出,海外涉疫情诈骗主要有防疫物资诈骗、机票和包机诈骗、冒充官方机构行骗、疫情捐款诈骗等主要类型。其中,冒充官方机构是海外涉疫情诈骗中最为常见、事由也最为丰富的行骗类型。此类骗局的行骗事主要有以疫情防控为由实施诈骗、借政府补贴之名实施诈骗、虚假涉案以及以“有重要文件需要至使领馆领取”“居留卡将失效”“协助办理签证延期”等为借口,冒充官方机构来套取个人信息或骗取服务费。
2、报告指出,疫情期间,驻外使领馆、国内外相关部门开展了各项防疫工作。不法分子抓住机会,自称官方机构要求海外华人进行个人信息登记和报备;或者发送名为“新冠疫情最新官方信息”“新冠疫情调查”“新冠病毒检测报告”,实则带有不明链接的邮件和短信,用于套取个人信息、骗取费用或植入电脑病毒。此外,还有部分诈骗分子以新冠疫情宣传、调查、检测、提供咨询等为名上门骗取服务费用。此外,疫情期间机票代理和包机的骗局也较为盛行。
3、报告指出,相关案例显示,一些不法分子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散布虚假航班信息,声称有售卖回国直飞机票或联程票的渠道;部分还假借总领馆名义,招揽私人包机售票。受骗乘客不仅蒙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还有可能滞留第三国机场无法转机,增加感染风险。目前,包括韩国、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在内的多国均已出现此类诈骗。
4、除了上述借助疫情兴起的诈骗类型。同时,传统形式的诈骗也不容忽视,主要有金融和消费诈骗、虚构绑架和亲友事故以及兼职诈骗、钓鱼邮件、黑客攻击等。
5、警惕不法分子以航班为由设下骗局。海外涉疫情诈骗类型的时序演化。图片来源:海外疫情公共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