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权龙母攻略

2024-11-11 12:07:25 你最好

摘要王权龙母攻略1、作者简介:苏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从事民间文学、东亚跨文化传播研究。内容摘要:所谓“化龙”故事,是指非龙的个体通过特定方法转化为龙的故事。通过对唐代至清代的化龙故事进行钩沉,可以归纳出“后天化龙”的三种途径:一是“自然晋升”,即无生命物体或者动物转化为龙;二是“人类化形”,即人类男子因某种机缘自身转化为龙;三是“龙母诞子”,即人类女...

王权龙母攻略

王权龙母攻略

1、作者简介:苏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从事民间文学、东亚跨文化传播研究。内容摘要:所谓“化龙”故事,是指非龙的个体通过特定方法转化为龙的故事。通过对唐代至清代的化龙故事进行钩沉,可以归纳出“后天化龙”的三种途径:一是“自然晋升”,即无生命物体或者动物转化为龙;二是“人类化形”,即人类男子因某种机缘自身转化为龙;三是“龙母诞子”,即人类女子通过感生受孕而诞下龙子。在故事内部,作为故事主体的无生命物体、动物、龙、人,通过与特定的功能项组合,可以实现主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2、通过对化龙故事中晋升、降级、持平三类叙事结构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提炼出无生命物、动物、龙、人之间的“多向转化规则”,为理解古人的想象世界提供新的视角,并进一步推进中国故事学的理论建构。关键词:龙;化龙故事;叙事结构;转化规则;中国故事学。龙是中国特有的神奇动物,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民间故事中的龙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龙作为“四灵”之一,可担当上古帝王和神仙的坐骑,可出任东方守护神,又被敬为拥有兴云致雨本领的水神;另一方面,古籍中也有关于畜龙、食龙、屠龙、龙非神的记载,乖龙孽龙为祸人间、道士和尚降服龙精的故事亦多有流传。

3、目前,学界对于龙形象与龙文化的研究已颇具规模。比如,从历史文献的角度出发,围绕龙的原型、本质、观念与文化底蕴等层面,梳理龙文化的历史形态、精神内涵与现代意义;或是依托于具体图像,对于汉画像石与画像砖中的龙纹进行整理并阐释其文化意义。

4、在以龙为主题的民间故事研究方面,主要存在两种思路:其一,立足于故事文本分析,对故事类型及其背后的地域性文化进行研究,以顾希佳、叶春生的研究为代表;其二,对与民间故事相关的民俗活动、民间信仰等文化现象展开研究,例如冯沛祖的“广东龙母诞”研究等。总体而言,学界对于地域性龙传说、龙女故事和龙母信仰等问题有所偏重,而对化龙故事的关注不足。所谓“化龙”故事,是指非龙的个体通过特定方法转化为龙的故事。在我国古代故事中,除了诸如龙宫太子这类“生而为龙”的情况外,还存在许多通过“后天变化”而成龙的特殊情况。

5、此处的“变化”专指“质变”,即突破了无生命物、动植物、龙、人之间身份属性的永久性变化。而那些不改变身份的“临时性变化”,比如唐代小说中龙常以蛇、鱼、犬等动物的面目出现,就不在考量范围之内了。唐代以来,“化龙”故事屡见于典籍,并流传至清代。通过对化龙故事进行梳理钩沉,可以归纳出“后天化龙”的三种途径,提炼出故事内部的三重转化叙事,并进一步探讨作为故事主体的无生命物、动物、龙、人之间的转化规则。

王权龙母攻略

1、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旨趣在于运用形态学研究法对化龙故事的形态结构与转化规则进行剖析,故而所指“故事”为广义概念,对于民间文学分类法中的神话、传说、狭义的,故事不予区分。龙形象的两面:神性与兽性。

2、龙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承载着龙的形象的器物、服饰、绘画、文字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涌现。关于起源问题,学界众说纷纭。

3、比如,以动物为原型的扬子鳄说、蜥蜴说、野马说;以自然现象为源头的雷电说、河川说、虹说;主张多种元素相互组合的闻一多的综合型图腾说、许顺湛的祖型多元说等。施爱东认为上古时期的“龙”并非专有名词,而是一个泛指神秘的条状动物的“集合名词”,其涵义包括两层:“一是很有威力的神性动物;二是蜿蜒条状动物”。

4、龙的形象富于变化。不同历史时期的龙形象略有不同,比如殷商青铜器上的夔龙纹呈现出单足有角的面貌,而汉画像石上的龙多生有双翼,南北朝之后双翼则趋于消失。

5、《左传》中有“深山大泽,实生龙蛇”的记载,称龙与蛇生于深山大湖。《说文解字》云:“龙。能幽能明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你最好 编辑,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站长qq 352082832@qq.com,我们会尽快处理。
Copyright © 2017-2025 你最好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8757号